这三个痛苦的人都很好奇,她每天干嘛,还能笑得这么欢。
“娘,我记得你每天也挺多事要做的吧,怎么还能这么快乐呢。”
在姜悦绾的记忆里,她娘每天也是忙忙碌碌的啊,怎么现在她这么乐呢?
“哦,我每天还是挺轻松的啊,每天上午看看账本,安排安排事情。”
“下午,我赏花喝茶,吃茶点,再偶尔出门参加宴会就行了。”
温月兰看了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后,真心觉得侯府的少夫人蛮好玩的。
姜嘉云是侯府嫡次子,她就不用主持中馈,只要安排好他们自己院子里的事情就行。
看的账本,也都是她自己陪嫁的店铺的收入支出。
也就每个月初,店铺的账本会送来。
先让她管擅长珠算的大丫鬟看一遍,她 再过一遍就行。
至于安排其他事情嘛,就是每个季度,府里都会给做衣裳。
她要给他们四人选花样、选样式,还有各种首饰配饰的。
或者想想今天有什么想吃的,安排厨房的人做。
因为他们早晚都要和家里其他人一起吃,小厨房就做中饭和点心。
她要考虑的自然也就不多了。
下午的时间,一般是姜嘉云陪着她看书、写字。
陶冶情操、红袖添香之类的啊。
要不就做做刺绣、给他们三做里衣鞋袜。
有时候有人宴请她,她就出门应酬应酬,这对她来说,完全就是出门玩玩嘛。
听到她这么一解释,四人发现,还真是她最轻松啊。
“叩叩叩。”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进来。”姜嘉云扬声道。
“见过三爷、夫人、少爷小姐,夫人,您刚刚吩咐做的吃食已经好了。”
“是摆在膳厅,还是端到小姐屋里?”来人是温月兰身边管理膳食的大丫鬟半夏。
其实按照规矩,他们是不能在小姐屋里用膳的,即使是点心,最多就是各自在自己屋里吃。
不过,因为三爷和夫人一向宠爱小姐,来陪着吃点心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所以,她才问问,是不是要将点心摆到小姐屋里。
“就放到外间的桌上吧!”
姜悦绾的卧室,可不是单单只能睡觉。
她这间房分出了卧室、正堂、书房和耳房,就差个厨房,就齐活了。
“是。”半夏福了福身,便出去安排了。
姜悦绾几人听说有吃的,才惊觉他们的肚子正饿着呢。
在床上的她,立马叫了青黛来给她穿衣裳。
四人吃过点心,垫了垫肚子,没多久就照往常一样往清远堂走去。
清远堂是侯府主人老侯爷姜照及其夫人谢湛英住的地方。
他们早晚都要去清远堂给他们爹娘(祖父祖母请安),再一起吃饭。
不过早上有大朝会的时候,家里当官的祖父、大伯、二伯,都不会在家吃早饭。
因为上朝时间很早,不早点出发容易迟到。
姜悦绾四人从他们住的栖云院,走到清远堂,一路上眼睛都快看花了。
什么亭台楼阁、假山奇石,让人眼花缭乱,这跟他们在现代看到的完全不同。
等到了清远堂正厅,就见到一屋子的人。
除了上首坐着的祖母,以及左边坐着的大伯母,其他人都还是第一次见呢。
看着满满当当的屋子,还好他们有之前的记忆,不然人都认不齐多尴尬。
“儿子(儿媳)见过娘亲。”“孙子(孙女)见过祖母。”
四人先向上首的谢湛英问安。
“嗯,起吧。”谢湛英此时又恢复了她端庄的仪态,让他们起来。
随后姜嘉云、温月兰两人才跟两位嫂子见礼:“见过大嫂、见过二嫂。”
另外两人回了一礼后,他们二人才在王乐窈的下首坐下。
接下来就是姜悦绾和姜晏泽两人,把大伯母、二伯母,哥哥姐姐们喊了个遍。
这才跟着站在父母的身后。
“绾绾,到祖母这里来。”不过,姜悦绾一向有特殊待遇。
听见祖母的声音,便哒哒哒的走到她跟前。
谢湛英摸摸她的脸蛋和手,这才问问她的情况。
“绾绾,现在感觉怎么样了?还有哪儿不舒服的?”
她从 栖云院回来,就让嬷嬷找了很多补身体的药材,送过去了。
只等姜悦绾喝过两天安神汤,就给她进补。
“祖母,绾绾的身体已经好了,您别担心。”
她知道在这个家里,除了二伯和而伯母,其他亲人都很宠她,特别是祖母和大伯母。
这次他们一家落水,他们都很着急呢。
祖母还一直守着他们,等他们都醒了,才离开。
所以,她很是精神地跟祖母说话,就是让他们不要担心了。
谢湛英摸摸她的头,轻轻点头,“行,祖母知道了。”
这是他们家唯一的嫡女,以后也不知道要嫁到哪家去。
因此,她才想在她小时候多宠宠她,以后嫁人了就不是那么自由了。
接下来姜悦绾和姜晏泽这两个最小的,收到了上面哥哥姐姐们的关心。
等到众人寒暄一番后,天色已经晚了。
只是本该回来吃饭的侯爷姜照、世子姜嘉煜以及当官的二爷姜嘉谨都还没回来。
“乐窈,什么时间了,老爷他们应该回来了吧?”
谢湛英看看天色,发觉时间已经晚了。
一般他们上衙,若无事,申时就能下衙回来。
是以他们家一般是酉时四刻用晚膳。
要是他们呢有事要忙,也会提前捎信回来。
“娘,现在已经酉时四刻了,只是爹和夫君他们还未回来。”
听到此话的姜嘉云立刻询问:“大嫂,二嫂,大哥二哥可有托人捎信回来?”
以往他们有公务在身,不能早点回来时,捎信回来也会告诉他一声。
只是今天他们一家落水了,所以才没人来告诉他的吧,姜嘉云如是想。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王乐窈和一旁没怎么说话的柳筠禾却是都摇了摇头。
“这,怎么会,父亲和大哥二哥都没捎信?”
姜嘉云脸色凝重,他们三人都是有分寸的人,不会都忘记捎信回家的。
除非遇上什么大事,不能传信回来。
“娘,你们先吃饭,我出去打听打听。”
现在也只能他出去打听打听看,今天的大朝会上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说着他就带着他的一个小厮往外走,顺便让家里的下人都上街听听有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