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

戴眼镜的粗人

首页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全家流放:我搬空国库去逃荒! 截胡甘糜夫人,气哭大耳贼 逆天明末三十年 大明第一狂士 抗战:从金陵保卫战开始 大唐,我的姑姑是长孙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亮剑:让你偷家,你登陆东京湾? 李二:我表弟过于给力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 戴眼镜的粗人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全文阅读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txt下载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0章 翁同龢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随着金丹教匪乱的硝烟逐渐散去,整个热河地区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一股暗流仍在悄悄涌动。匪首杨悦春,那个曾让无数官兵闻风丧胆的名字,如同鬼魅般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既无被擒的消息,也未寻得其尸首,生死成谜,成了悬而未决的谜题。

叶志超深知此中利害,在撰写呈给朝廷的“热河平匪折”时,他巧妙地运用了文字游戏,将战果无限夸大。折中,他豪言壮语地宣称剿灭了贼匪万余,这一数字远超实际,足以彰显其功勋卓着;同时,他还谎称活捉了匪首李国珍,而实际上,这不过是他在混乱中捕获的一名小头目,为了邀功而故意混淆视听。至于安抚流民五十余万的壮举,更是将数字夸大数倍,以博取朝廷的欢心与奖赏。

对于杨悦春的失踪,叶志超则选择了避而不谈,只字未提。他深知,若将此事暴露,不仅会让自己精心构建的胜利光环黯淡无光,更可能引来朝廷的质疑。因此,他选择了沉默,将这个谜团永远地埋藏。

在户部报销军费时,叶志超更是毫不客气地列出了长长的一串清单:抚恤伤亡将士、雇佣民夫修筑工事、购置枪炮弹药、储备粮草军需……各项开支加起来,竟高达百万两之巨。这个数字,对于当时本就财政紧张的朝廷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然而,慈禧太后在审阅这份奏折时,却并未过多计较。在她看来,只要能够平息匪乱,维护皇权的稳定与威严,即便损失百万两银子,也是值得的。于是,她大笔一挥,批下了那句谕旨:“贼亦平,虽损银百万,无大干戈,幸喜还不碍,着户部处理!”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李鸿章这位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幕后操控。作为淮军的领袖,他主管四省军务,对叶志超等将领的每一次行动都了如指掌。叶志超与朝廷的一切联系与沟通,都需经过他的审批与指导,甚至连奏折中的一字一句,都需事先与他商议并得到他的认可。可以说,正是有了李鸿章的支持与庇护,叶志超才能在官场中如鱼得水,屡建奇功。

在军费报销的微妙博弈中,李鸿章最初确实动过念头,想避开繁琐的朝廷程序,直接通过私下渠道解决。他私下里联络了几位户部主事,意图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处理这笔庞大的开销。

然而,这些户部主事的回复却让他大跌眼镜——他们虽表示事情可以办妥,但前提是需要丰厚的“上下打理”费用,每人不低于二十万两,这无疑是狮子大开口,让李鸿章深感愤怒又无奈。他心中暗骂这些官职虽小却手握实权的小官吏,却也明白,在复杂的官僚体系中,这样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无法轻易撼动。

面对这样的困境,李鸿章只能放弃私了的念头,转而选择更为正式、也更为艰难的直接报销途径。他深知,即便皇太后和皇上已经给出了批示,但真正执行起来,户部那关依旧难以轻松过关。那些官僚们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拖延、克扣,让军费报销的过程变得漫长而艰难。

报销的文案最终还是传到了户部尚书翁同龢的手中。这位年长的官员,胡须已经斑白,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的睿智与冷漠。他坐在户部大堂之上,一边翻阅着文案,一边眯缝着小眼,嘴角挂着一丝轻蔑的笑容。在翁同龢看来,李鸿章这样的举动无异于痴心妄想,他深知户部财政的紧张,也清楚朝廷内部对于军费开支的严格审查。因此,他毫不留情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李鸿章休想从我这里拿走一两银子!”

然而,李鸿章并未因此而放弃。他深知此行进京的目的不仅在于邀功请赏,更在于为前线将士争取到应有的军费支持,以及解决户部历年来的欠银问题。于是,他带着叶志超一同面见圣上,希望能够借助皇权的力量来推动此事。在面圣过程中,李鸿章不仅详细汇报了剿匪的经过与成果,还言辞恳切地阐述了军费的重要性以及户部欠银对军队士气的影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说服朝廷重视这一问题,并给予实质性的支持。

这场围绕军费报销的博弈,不仅考验着李鸿章的智慧与手腕,更反映了晚清时期朝廷与地方、官僚与将领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而最终的结果,往往取决于谁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上风。

在紫禁城的权力游戏中,李鸿章与叶志超却也各自成为了朝堂上微妙政治平衡的棋子。光绪帝心中,李鸿章是“后党”的核心成员,紧密依附于慈禧太后,这让他对李鸿章既有依赖也有忌惮。而慈禧太后,尽管对李鸿章的能力颇为赏识,但也时刻警惕着他权势的扩张,生怕威胁到自己的权威,因此总是寻找机会进行制衡。

此番面圣,光绪与慈禧各有算计,最终给予叶志超的,仅是一件象征荣誉的黄马褂,而非他期盼已久的男爵封号。这份奖赏,在外人看来或许已是殊荣,但对于一心渴望得到更多认可与封赏的叶志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失落。

在北京城南的贤良寺内,叶志超的心情难以平复,他愤愤不平地向李鸿章倾诉着自己的不满与困惑:“中堂大人,此番平定金丹教匪乱,我等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可朝廷非但不予重赏,反而如此薄待于我。这让我以后如何服众?如何带兵?”

李鸿章闻言,轻轻叹了口气,坐在他的洋沙发上,从身旁的茶几上拿起一支雪茄,点燃后深吸一口,缓缓吐出袅袅烟雾。他望着叶志超那双充满愤慨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道:“曙青啊,你跟了我二十多年了,从发匪之乱到如今的金丹教匪,我们经历过多少风雨,见证了多少朝廷的恩威并施。你应当比我更加清楚,这朝廷之中的水深火热,每一道旨意、每一次调兵遣将,背后都藏着无数的算计与权衡,胜之理所当然,败之削兵夺权!。”

说到这里,李鸿章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深邃而复杂:“吾辈虽为君之臣,然所握之权柄与所建之功勋,已令诸人侧目不安。彼辈所愿见者,非吾等之成功与荣耀,实乃我等之挫败与沉沦也。故对于朝廷所赐之虚名与实质之赏赐,吾等皆不宜过于介怀。要紧的是,当持清醒之头脑,为朝廷效力,为自己留好后路。”

叶志超听了李鸿章的话,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低下头,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未来的路该如何去走,这一刻,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权力的复杂。

李鸿章缓缓放下手中的雪茄,目光透过烟雾,仿佛穿透了时空的壁垒,回想起了往昔的种种。他语气沉重而坚定地说道:“如水益深,如火益热,水深火热又如何,老夫东征西讨几十年,朝廷这点伎俩我还是对付得了的,此番平定匪患,虽未致我军元气大伤,但各项开支浩大,尤其是我北洋水师的费用,至今尚无着落。加之招商局、枪炮局、开矿、办学等诸多事务,哪一项不是需要白花花的银子?”

叶志超闻言,面露忧虑之色,连忙问道:“那中堂大人,我们该如何是好?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李鸿章轻叹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曙青啊,你精通兵法,却对官场之道略显生疏。尺寸之功不争也罢,但银子,却是我们立足之本,万万不能让步,有银子我等才不会受制于人!那户部的翁同龢实在可恨,确实是个难缠的角色,经常掣肘于我,我与之恩怨何时能休?”

叶志超眉头紧锁,思忖片刻后道:“那是否可奏请太后,颁下明旨,直接从国库拨银?”

李鸿章摇了摇头,苦笑一声:“曙青,你只会带兵,不晓得官场之道。太后她老人家,要修园子、办堂会,哪里会轻易把银子拨给我们?让户部酌情办理就是太后和皇上压制老夫,老夫就是拼了这张老脸也要争上一争,看那个翁师傅能使出什么名堂!”

叶志超闻言,心中虽仍有疑惑与不安,但对李鸿章的决心与智慧却充满了敬意。他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唯有依靠李鸿章这样的人,才能在这复杂的朝堂中立足。于是,他不再多问,只是简单地与李鸿章探讨了接下来带兵练兵的一些细节,随后便各自歇息去了。

夜色渐深,贤良寺内一片宁静,唯有远处偶尔传来的更鼓声,提醒着人们时光的流逝。

次日清晨,晨光初破晓,一缕淡淡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贤良寺古朴的院落之中。李鸿章,这位身经百战的重臣,褪去了朝服的华丽,换上了简单朴素的黑色布鞋与粗布长衫,手中拄着一根雕工简约的拐杖,缓缓步入院中,开始了他每日例行的散步。这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心灵上的一种修行,他始终铭记着恩师曾国藩的教诲,无论政务军务如何繁忙,都坚持每日溜达个三四千步,风雨无阻,以此保持身心的强健与清醒。

院中,秋风瑟瑟,金黄的银杏叶与火红的枫叶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却也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与岁月的流逝。就在这幅画卷的一角,一位穿着粗布僧衣的老僧,正低着头,手持一把同样破旧的扫帚,认真地清扫着深秋的落叶。他的动作缓慢而有力,每一下都仿佛是在与这岁月对话,又似在净化着心灵的尘埃。

一阵秋风吹过,带着几分凉意,也带着几分不羁,将老僧好不容易扫成一堆的败叶再次吹散,漫天飞舞,如同时间的碎片,在晨光中闪烁。李鸿章静静地站在一旁,凝视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这位老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贤良寺中默默守护着这一方净土,他的身影与这古老的寺庙、这飘零的落叶,仿佛已经融为一体,成为了这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鸿章心中暗自思量,这位老僧已在此至少二十年了,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从青年到暮年,他在这贤良寺中来来回回,见证了无数次的秋去春来,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每一次的归来与离去,都像是与这寺庙、这老僧之间的一种无言的约定,一种对过往的追忆,对未来的期许。

此刻,他仿佛从老僧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份坚持与执着,那份淡泊与宁静,都是他在官场之外,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秋日的清新与宁静,心中暗自决定,无论未来道路如何坎坷,都要像这老僧一样,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继续前行。

同治五年,李鸿章率领精兵悍将就东捻匪彻底扫平,以一等肃毅伯协办大学士的身份面圣,第一次入住贤良寺,那是何等风光,满朝文武无不刮目相看,纷纷前来拜访,中午一小请,晚上一大请,就连恭亲王爷、军机沈桂芬都踏门而来,太后和皇上也是事事准奏,从不拖延。

而现在虽握有军政大权,但处处有人刁难,那些言官和清流们,在太后和皇上的唆使下,事事参核。搞洋务、办海军无法放开手脚,困难重重,外人看似风光,但在他的苦水只有自己咽下。

想到这里忽看到叶志超一溜小跑,俯身抱拳说道:“中堂,户部尚书翁同龢求见!”

李鸿章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暗自揣测翁同龢此行的意图。翁同龢,这位户部尚书,与他之间素来政见不合,更因军费、拨款等事宜多次交锋,双方关系微妙且紧张。此时,翁同龢不请自来,确实让人费解。

“他不来找我,我正愁如何寻他,他却主动上门了。”李鸿章心中嘀咕着,目光深邃,似乎在洞察着翁同龢此举背后的深意。他深知,官场之上,无事不登三宝殿,翁同龢此举必有蹊跷。

“曙青,你可曾留意,翁同龢此行可有异样?他是否身着便服,随从何人?”李鸿章向叶志超问道。

叶志超拱手答道:“回中堂,翁尚书确系便服,且除家丁护轿之外,未见其他官员随行。他此行举止低调,看似并无公事之态,但具体所为何事,卑职也不得而知。”

李鸿章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几分计较。他沉吟片刻,随即吩咐道:“既然他身着便服,且无他人随行,那便不是以户部尚书的身份前来,应是有些私话要说。你带他到前堂等候,就说我稍后即至,先探探他的口风。”

叶志超领命而去,步履匆匆,前往迎接翁同龢。而李鸿章则站在原地,目光望向远方,心中盘算着与翁同龢会面时的应对之策。他深知,这次会面,或许将是他与翁同龢之间的一次重要转机,也可能是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索。

翁同龢坐在前堂,刚刚喝上一口清茶,门外便传来一阵笑声,紧接着就是带有合肥口音的官话:”两代帝师翁师傅怎么屈尊来此寒舍?”

翁同龢抬起头放下茶杯,连忙起身拱手说道:“中堂莫怪,鄙人早该拜访中堂,今日特意与中堂一见!”

李鸿章走进了之后也拱了拱手,示意翁同龢坐下,自己则去了主座,仆人上茶。

“声甫太见外了,你我同朝为臣,你又是当今帝师,满腹文章,而我一个外臣,何来屈尊于我,你这么一说倒折煞老夫了!”

翁同龢连连摆手说道:“说的哪里话,中堂四朝元老何等功勋,我辈岂能比拟。”

“只是微末小功,老夫年长声甫几岁,只是多几年阅历尔”李鸿章自谦道。

翁同龢拱拱手:“中堂盖世之才,居功甚伟,太后皇上都得让中堂三分,中堂就不必自谦了!”

李鸿章连忙哎吆一声,忙说:“声甫这话莫让老夫有忤逆治罪,老夫可担不起!声甫此来有话当讲,可不要调侃老夫了”

翁同龢只得赔笑,继续说道:“弟自光绪十一年管户部以来,朝中上下,大小银两皆出自我手,其中不乏中堂之北洋办海军、购洋器、开矿局,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银两着实紧缺,如今大清积贫积弱,岁入不过八百万,是年直隶水灾,湘赣水灾,江南瘟疫,流民何止百万,到处伸手要钱,如今又有热河暴动……”

“那翁师傅的意思是你这里没钱可付喽?”李鸿章打断他直接说道。

“中堂,倒是有笔钱可用,只是……”翁师傅看着李鸿章说道。

“翁师傅但讲无妨!”

“只是,这笔钱足有二百万之巨,中堂可请示太后,有太后手谕,我定当立即拨款!”

李鸿章的眼珠子在眼眶内迅速转动,闪烁着智慧与警觉的光芒。他心中暗道:“这翁同龢,定是来给我设套的,想让我踏入他布下的陷阱。老夫我早已将朝中局势摸得一清二楚,这二百万两银子,乃是太后私下筹备,用以修缮那奢华园子的专项资金。谁敢动它分毫,那便是触了太后的逆鳞,定会落得个万劫不复的下场。即便是朝廷再缺钱,这个坑,我也是万万不能踩的。”

想到这里,李鸿章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缓缓开口,声音不急不缓,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翁师傅此来,怕是有所误会。我这里有两桩大事亟需解决,一是平定热河暴动的军费报销问题,二是水师购船添炮、练兵强军的急迫需求。朝廷当初可是应承了每年四百万两的拨款,用以支持这两项关乎国家安危的要务。然而,时至今日,连每年应拨的二百万两都未能足额到位,这让我等如何向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交代?又如何能保证海防的稳固与国家的安全?”

说到这里,李鸿章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但眼神中的坚定丝毫未减:“太后与皇上圣明,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故而特下御旨,责令户部务必妥善处理。我身为臣子,自当遵从圣意,尽心尽力为太后、皇上分忧。只是,这二百万两银子的用途,实乃敏感且重大之事,我若再行请示太后,恐有越俎代庖之嫌,也恐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猜疑。因此,我斗胆请翁师傅代为禀告一声,看看这二百万两银子,是否能在不影响太后园子修缮大计的前提下,暂且挪作他用,以解我军费燃眉之急。”

一番话说得既合情合理,又滴水不漏,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与决心,又巧妙地给翁同龢出了一个难题,让他难以直接拒绝,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策略。

翁同龢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与无奈,他苦笑一声,叹息道:“哎呀,中堂大人此言差矣,您身为朝廷重臣,位高权重,威望隆盛,老朽虽有幸侍奉天子左右,但论中堂之危,又怎及得上您的万分之一呢?中堂大人的一纸陈奏,其分量之重,远非我翁同龢所能比拟。”

李鸿章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洞察人心的锐利:“声甫兄过谦了,你我同为朝臣,自当各尽其责,共谋国事。但话说回来,眼下的局势,军费报销与往年的欠银补齐,确是迫在眉睫,关乎国家安危与将士士气,不可不察。户部作为掌管度支的要害部门,理应想方设法,拨款到位!。”

翁同龢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李鸿章所言非虚,但这些年来,朝廷财政捉襟见肘,加之太后修园子等项开支巨大,户部已是捉襟见肘,难以兼顾所有。

他本想借此次会面,一是试探李鸿章的口风,二是给李鸿章下个套,再者探探底细,借此拨银子的机会好好羞辱一下这个朝廷重臣,以报家兄参核之仇,但不料却被李鸿章轻描淡写地挡了回去,这让他心中不禁有些不快。

见计策不成,翁同龢索性岔开话题,试图以轻松的口吻缓解尴尬的气氛。他聊起了京城的时局变迁,朝野中的趣闻轶事,但显然,这些话题并未能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李鸿章始终保持着一种不温不火的态度,既不过分热情,也不过于冷淡,让翁同龢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

最终,当话题再次不可避免地回到军费与欠银上时,两人都意识到,这场会面已经失去了继续下去的意义。翁同龢只得悻悻然起身告辞,而李鸿章则目送翁同龢离去,眼神中闪烁着一种深邃而复杂的光芒,似乎在思考着更加深远的策略。

……

四岁那年,载湉,即后来的光绪皇帝,被命运的巨轮无情地推入了紫禁城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从那一刻起,他的童年便被剥夺了普通孩子的欢声笑语,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规矩与束缚。如今,刚刚步入亲政之年的他,脸上依旧残留着未褪去的稚嫩,但那双眼睛里,却已深深镌刻了不平与愤怒的印记。

不平,源自他内心深处对帝王身份的渴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作为一国之君,他本该拥有无上的权力与自由,去施展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然而,慈禧太后的铁腕统治如同厚重的阴云,笼罩在他年轻的天空上,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抑与无力。他渴望挣脱束缚,证明自己的价值,却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张无形的网中,动弹不得。

愤怒,则是对慈禧太后高压政策的强烈反抗。他深知,自己只是太后手中的一枚棋子,被用来维持朝廷的稳定与权力的平衡。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那份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权力的向往便会如潮水般涌来,让他难以入眠。他愤怒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更愤怒于太后对他个人意志的无情践踏。

然而,在这暗无天日的宫廷争斗中,帝师翁同龢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了重重阴霾,照进了载湉孤独而寒冷的心房。这位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的老师,不仅是他学术上的引路人,更是他精神上的支柱。在毓庆宫的日日夜夜里,翁同龢不仅传授他治国理政的学问,更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载湉的关爱。

师徒二人之间的情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师生关系,更接近于一种父子般的深厚情谊。在翁同龢的陪伴下,载湉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安慰,也学会了在逆境中坚持与成长。然而,这份师生情谊虽深,却也无法改变大清王朝的衰败与光绪皇帝的命运。

翁同龢深知,要想让光绪皇帝像大清的太祖太宗那样雄才大略、干出一番丰功伟绩,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慈禧太后的强势、朝中大臣的保守以及封疆大吏的割据自守,共同织就了一张错综复杂的权力网,将光绪皇帝牢牢束缚其中。他只能默默地守在皇帝身边,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他、鼓励他,尽管这些努力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最终,大清的现状造就了光绪皇帝的懦弱。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御女天下 都市极乐后后宫 逆天邪神 都市偷心龙爪手 明星潜规则之皇 我的诡异人生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花语 万古神帝 春满香夏 太荒吞天诀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2 渔港春夜 福艳之都市后宫 风流太子后宫 瑜伽老师花样多 花都太子 大时代之巅 独步成仙 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 
经典收藏红楼天骄 明末逐鹿天下 猎奸者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家父万历爷 十国行周 漫威之动漫抽取 大秦海归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漫威之DNF分解大师 汉末之并州豪雄 喋血盛唐 红楼大贪官 靖难再现,这次我是朱允熥 全家流放:我搬空国库去逃荒! 我大秦熊孩子,八岁监国 亮剑:让你杀鬼子,你成立特种部队? 唐图 隐者 工厂通古今,开局女帝抢我拼好饭 
最近更新枪火余烬 大唐:我真的没想当皇帝 大秦:这秦二世的位子我坐定了! 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 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 大明洪武朱标是咱好大哥 中国历史长河小说 大秦:我融合兽魂后无敌了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 大宋侠士 北魏遗史 我伪装修仙人,天幕忽悠古人 三国:开局先爆兵一万亿 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回到古代与一群女将军征伐天下 重生朱标,大明唯一继承人 逍遥庶子 百户闯明末帝业征程 浦江轶事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 戴眼镜的粗人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txt下载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最新章节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